制剂 | 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研究进展

2021-02-09

中药是我国医学体系的一个特色和优势,中药成分的复杂性决定了中药制剂的复杂性。随着中药活性成分分离和提取技术的发展,许多中药中的活性单体被确认, 近年来,药物新剂型及新技术不断出现,如纳米粒、聚合物胶束及前体脂质体等,将这些技术应用于开发更为安全、有效、稳定的中药活性单体制剂,有利于提高中药制剂的技术含量,推进中药制剂现代化进程。

01

纳米粒

纳米粒可分为骨架实体型的纳米球和膜壳药库型的纳米囊两种,主要以低毒、无副作用、生物相容性好的高分子化合物作为载体材料,主要包括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如壳聚糖与清蛋白等;和人工高分子化合物如丙烯酸树脂、聚丙交酯乙交酯等;还有无机材料如金纳米粒与磁性纳米粒等。纳米粒将药物包含在内,并控制其释放能力,具有缓释的效果。

利用沉淀法研制出穿心莲内酯丙烯酸树脂纳米球,进行药代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纳米球相对生物利用度提高了121.53%,并且达峰时间缩短了近4倍,药物清除率降低了近2.2倍;采用乳化/挥发法制备了丹参酮聚乳酸纳米粒用于治疗肝癌,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试验数据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注射丹参酮纳米粒后,丹参酮的消除半衰期显著延长,其体内平均滞留时间由2.585h延长到6.003h,药物清除减慢,组织分布实验显示丹参酮在肿瘤组织中浓度最高,其次是在肝组织中,表明纳米粒可以被动靶向于肿瘤组织。

02

聚合物胶束

聚合物胶束是以两亲性的高分子化合物为载体的新剂型。在水溶液中,两亲性高分子化合物的亲水基和疏水基可自发的进行有序排列,构成外部亲水内部疏水的"核-壳"结构的胶束,将药物包裹在胶束的内核中。高分子化合物临界胶束浓度更低、胶束结构更为稳定,更适合作为难溶性 药物的载体,是目前研究的较为热门的药物传递系统。

羟喜树碱中的内酯环是关键的活性官能团,在pH值影响下,内酯环容易开环导致活性降低。将羟基喜树碱载入聚合物胶束中,静脉注射于家兔体内,结果显示胶束结构可避免羟基喜树碱开环,有助于提高药物稳定性;紫杉醇水溶性差,用药后易被小肠上皮细胞的P糖蛋白转运出细胞,因此口服制剂的开发难度较高。将紫杉醇制备成胶束,可以明显的减轻P糖蛋白对药物的外排作用,同时胶束的亲水外壳可粘附在肠道细胞上,延长药物在胃肠道停留的时间。

03

自微乳

自微乳是由油、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固体或液体制剂。自微乳制剂对药物增溶能力强,能够以液体形式制成软胶囊,也可以与固体材料混合制备成微丸、片剂、滴丸等。该类制剂制备工艺简单,无需特殊设备,适合工业生产。

将制备的齐墩果酸自微乳制剂在4℃下存放3个月,其理化性质和含量均没有显著变化,稳定性好;长春西汀在水溶性极差且"首过效应"明显,以中链甘油三酯和油酸作为油相,聚氧乙烯蓖麻油作为表面活性剂,Transcutol P作为助表面活性剂,将长春西汀溶解其中得到澄清透明的长春西汀自微乳制剂。实验表明,长春西汀自微乳3h溶出度达到68.45%,是长春西汀片的2.9倍,长春西汀粉末的3.4倍。药代动力学结果显示,长春西汀自微乳每个时间点下的血药浓度均高于对照组。

04

原位凝胶

原位凝胶是一类以溶液状态给药后,能在用药部位立即由液态转化成半固体凝胶的制剂,有温度敏感型、离子敏感型和pH敏感型等原位凝胶。原位凝胶具有较好的生物黏附性,有助于增加药物在病灶的滞留时间。其三维网状结构可将药物束缚其中,从而控制药物释放,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并且给药途径广泛,可通过皮肤、眼、鼻、口以及直肠给药,避免首过效应,是一种在缓释、控释及脉冲释放等给药系统中应用前景广阔的新型药物剂型。

制备小柴胡温度敏感型原位凝胶,经过鼻腔进行给药后,凝胶在鼻腔温度下由液体快速转变为半固体凝胶形态,可以持续24h发挥药效,远高于小柴胡溶液(4~6h);制备pH敏感型黄芩苷眼用原位凝胶剂,在室温条件下是液体,在生理条件下发生胶凝形成凝胶,采用家兔自身对照法考查凝胶的刺激性和眼内滞留时间,结果显示原位凝胶对眼睛无刺激作用且显著延长了药物在眼部的滞留时间。

05

前体脂质体

前体脂质体是脂质体的前体形式,可分为固体型和液体型两种。虽然同样以磷脂为主要辅料,但其本身无微粒分散特征,在使用时在水中才会形成传统的脂质体混悬液,因此前体脂质体可以有效解决传统脂质体存在的药物渗漏、粒子聚集、磷脂氧化水解等稳定性问题,具有更高的稳定性,为一种具有开发前景的新型脂质体技术。

采用固体分散法制备固体型水飞蓟素前体脂质体,其在水中可自发的分散成脂质体混悬液,脂质体粒径分布均匀,包封率可达到92.56%。在40℃下放置3个月,前体脂质体固体颗粒没有结块,粒径和包封率没有显著变化。药代动力学结果表明,水飞蓟素前体脂质体的生物利用度明显高于口服水飞蓟素混悬液;将难溶性 药物川陈皮素与脂质体膜材按比例溶于分散介质中制成澄明的液体型前体脂质体,加水稀释后可自发形成脂质体混悬液,制备工艺简单,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结果表明,川陈皮素前脂质体的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且在体内的清除率下降,平均滞留时间延长。

06

前体药物技术

前体药物技术是指将具有药理活性的母体药物,导入到另一种载体基团形成一种新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会在人体中经生物转化释放出母体药物而发挥疗效。有些中药活性单体分子结构复杂,水溶性和脂溶性都较差,仅通过物理手段难以使药物获得理想的溶解性和释放度。因此通过化学结构修饰的方式将中药活性单体制备成前体药物,受到中药制剂现代化研究的广泛关注。

用水溶性聚合物PEG合成喜树碱前体药物,修饰后,喜树碱前体药物的溶解度得到有效改善;用PEG修饰鬼臼毒素得到鬼臼毒素前体药物,水解后可缓慢释鬼臼毒素,比原药具有更好的抗癌活性;紫杉醇与两亲性聚合物PLGG-PEGPLGG以酯键共价结合制成前体药物,结果紫杉醇的水溶性显著提高且不存在泄露和突释现象,不影响抗癌活性。

药物新剂型和新技术在中药制剂的应用方面刚起步,目前大部分仍停留在实验阶段,能投入临床应用的不多,多数是以天然单一有效成分为原料药物。但是药物新剂型和新技术的引入可以有效的改善传统中药制剂中的缺点,提高中药制剂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利于开发出既具有传统特色又与现代制剂技术相适应的中药制剂。